西方集体围观法国,波兰最损:你打砸抢烧我岁月静好
文/无
眼看法国的骚乱愈演愈烈,甚至已经开始蔓延到周边国家,西方国家也开始关注到这一局势。比如美媒开始在报道中将其与美国的弗洛伊德案件联系到一起。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他对法国的局势“感到担忧”,但他对马克龙有信心,相信他能找到迅速改善局势的方法。而表现最损的则是波兰。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日前,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亲自下场发布了一个拉踩视频,视频中对比了法国和波兰两国城市的现状,一边是停不下来的打砸抢烧:巴黎、马赛、里昂、斯特拉斯堡等地持续发生暴力袭击事件,抗议人群纵火,当街烧毁公共汽车,将各大商店洗劫一空;另一边却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民众可以自由上街闲逛,有小孩在鲜花堆旁边玩闹。视频最后配文称:我们不希望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波兰街头,波兰的安全高于一切。
同时,莫拉维茨基在发布会上强调,法国发生的抗议说明,失控的移民政策正在将这个国家带入深渊。而且,持有类似观点的波兰官员并不止他一个。
波兰司法部长日前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眼下发生的一切说明法国当局的移民政策是失败的,大量非洲移民来到这个法国,并没有丰富这个国家的文化,反而让其陷入了一种疯狂又颓废的无政府状态。更关键的是,被移民问题影响的不只有法国,还有其他西方国家,比如这场骚乱已经蔓延到比利时、瑞典和其他欧洲国家。他们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
客观上来看,波兰官员的这种说法并没有错,法国之所以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导火索是一名法国警察杀害了一个17岁的阿尔及利亚人,但发展到现在的局面,显然已经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大批以年轻人为主的抗议者和警察大打出手,当街开枪、放火焚烧图书馆、汽车,以及打砸商店。与其说他们伸张正义,不如说是在趁机发泄和搞破坏,因为这些抗议者甚至都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诉求。
不过,波兰作为法国的盟友,总理却公然发布这种拉踩视频,多少有些幸灾乐祸和落井下石的意味在里面。甚至有人怀疑,波兰此举是在向法国传递信号,不听美国的话就是这个下场。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不少人认为,移民政策只是导致法国乱局的因素之一,这其中很可能有美国的手笔。因为最近马克龙多次提及要坚持战略自主,不做美国的附庸,不排除美国对此不满而下黑手。
不过,波兰似乎有些高兴得太早了,虽然它跟法国中间隔着比利时,但两国的地理距离并不远,如今骚乱都已经波及到比利时了,波兰又如何保证自己一定能独善其身呢?
况且,即便没有内部的骚乱问题,波兰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最近因为有消息称,瓦格纳要部署到白俄,急得波兰一边向边境增派警察,一边呼吁美国部署核武器,然而后者已经遭到了美方的明确拒绝。因此,波兰与其在与别国的事务上跳得那么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维护自身的安全。
马克龙急了!
6月27日,在法国上塞纳省楠泰尔市,一名警员截停一辆汽车时开枪,致驾车的17岁少年身亡。这一事件引起法国各界强烈反应。从6月28日晚开始,法国多地持续出现不同程度的骚乱。
法国总统马克龙7月2日晚在总统府爱丽舍宫与总理、内政部长等官员举行会议,研究局势最新进展。
法兰西24电台称,马克龙于2日当晚19时30分主持了一场危机会议,与会政府高级官员包括总理伊丽莎白·博尔内、内政部长达尔马宁和司法部长埃里克·杜邦-莫雷蒂。此前,法国巴黎大区连续五晚发生骚乱。
法兰西24电台还称,马克龙还将于4日会见大约220名来自各城镇的行政长官,这些城镇经历了此次骚乱。
彭博社称,法国骚乱正考验马克龙政府权威和其实施改革的能力,而与内阁部长的会议是马克龙应对暴力事件的最新努力。
德国总理朔尔茨关注法国骚乱局势,称对马克龙有信心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2日对法国骚乱局面表示“关切”,但他称自己相信法国总统马克龙会成功平息骚乱。
“我不认为法国会变得不稳定,即使这些画面看起来非常令人痛苦。”朔尔茨在接受德国公共广播联盟(ARD)采访时表示。
报道提到,由于法国多地骚乱和暴力抗议,马克龙推迟了原定于2日开始对德国的国事访问。
法国住所遭袭镇长:愤怒害怕!袭击者明知有人还烧房子
据法国媒体报道,尽管骚乱中暴力事件整体强度有所下降,但在巴黎和马赛等多个城市仍然发生了严重的暴力事件。巴黎郊区拉伊莱罗斯镇镇长樊尚·让布兰7月2日表示,对自己房屋遭袭感到愤怒和害怕。樊尚·让布兰表示,自己的房屋遭到汽车冲撞和纵火,导致他的妻子和一个孩子受伤。
法国总理博尔内发表新闻公报,强烈谴责针对樊尚·让布兰家庭“令人无法容忍”的袭击事件,并表达了对受害者的支持。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表示,已调动警察和司法力量以“谋杀未遂”对此事展开调查,要将凶手绳之以法,目前还没有嫌疑人被捕。
让布兰事后表示,他的妻子在袭击中腿部骨折,目前已做完手术,需要三个月才能康复。
警察射杀17岁少年引发全国性示威 巴黎警方表示将全力维持首都安全秩序
7月2日,遭警察射杀少年的外祖母发出呼吁,希望全国性骚乱能够尽快平息。她表示,尽管身处悲痛之中,但一些人以自己外孙的名义制造骚乱和破坏,并非他的家人所愿。
法国内政部2日表示,1日晚至2日凌晨,法国各地警方共逮捕了719名骚乱参与者。尽管法国政府已在全国部署了4.5万警察和宪兵维持治安,并投入装甲车和直升机应对,但骚乱并未得到完全控制。南部多个城市晚间仍有大量暴力袭击、抢劫及纵火事件发生。彭博社称,在巴黎、马赛、里昂和斯特拉斯堡等城市,暴力事件已导致数百座公共建筑和商店遭到破坏或洗劫。
7月2日,巴黎市警察局长洛朗·努内兹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目前首都巴黎的骚乱程度有所下降,但警方在未来几天内将继续维持在巴黎的警力投入,全力维护当地的安全秩序。巴黎地标性建筑凯旋门前出现路障,大批警员现场维持秩序。
来源丨环球网 央视新闻
编辑丨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时事观察:法国骚乱为何难平息
由于警察射杀一名17岁少年,法国连续多日发生骚乱,总统马克龙为此不得不推迟出访。在分析人士看来,法国此次骚乱并不偶然,其背后是法国社会的移民融入和警方执法等问题。法国政坛对骚乱的态度存在分歧,意味着要避免此类事件重演恐怕难度不小。
此次骚乱的导火索是一名少年被警察射杀。当地时间6月27日,在法国上塞纳省楠泰尔市,一名警员在截停一辆汽车时开枪,导致17岁的少年身亡。此事在法国当地引发抗议示威,随后又迅速演变为骚乱,蔓延至巴黎、马赛、里昂等多个城市。
根据法国内政部当地时间7月2日公布的数据,7月1日晚至2日凌晨,警方共逮捕719人,45名警察和宪兵在骚乱中受伤,另有577辆车被烧毁。此前一天,警方在骚乱中共逮捕1300多人,有1350辆车和234座建筑物被纵火。
为应对骚乱,法国在国内部署了4.5万名警察和宪兵。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7月1日表示,内政部还向马赛和里昂增派了特警、装甲车和直升机。
由于骚乱持续,法国总统府1日宣布,马克龙决定留在国内,推迟原定于2日开始的访德行程。此前,马克龙为处理骚乱事件,提前离开了欧盟峰会。
尽管如此,此次骚乱仍未终止,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引起多方关注。有分析指出,少年之死之所以引起大规模骚乱,既因为射杀事件存在争议,也与相关矛盾长期积累有关。
针对少年被射杀一事,警方称该少年拒绝停车并试图冲撞警察,但现场流出的视频显示,少年当时被警察用枪指着,准备强行驾车离开时被警察开枪打死。少年家属以及很多民众因此质疑警察暴力执法。
根据法国媒体的报道,警察开枪致死事件在法国并不罕见。仅在2022年,就有13人在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被警察开枪打死,今年则有3人。
除了警方被质疑过度执法外,此次被射杀少年的北非裔身份也是导致骚乱的重要原因。
法国人口的大约十分之一是移民,其中很多人都生活在郊区,面临贫困和失业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法国警方与贫困区的移民尤其是年轻人之间长期存在紧张关系。
路透社的一项调查曾显示,在移民人数多的社区,警方开出的罚单也多。法国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被视为非洲裔或阿拉伯裔的年轻人被警察查验身份的概率,比其他法国人高出20倍。
而此次参加骚乱的主要是贫困移民社区的年轻人。据达尔马宁透露,6月29日晚被捕的人平均年龄只有17岁,年龄最小者不过13岁。
正因如此,马克龙在骚乱发生后要求家长管束孩子,同时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删除有挑衅性的内容。
不少分析指出,此次骚乱与2005年的那场骚乱类似。当时,两名北非裔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不慎触电身亡,后来引发全法范围内的骚乱,半个多月后才渐渐平息。
如今,法国政府对骚乱的态度非常明确。一方面,马克龙认为这起事件是“无法解释的”和“不可原谅的”,要求调查事件;另一方面,马克龙又强调坚决反对暴力行为,法国总理博尔内也表示考虑用一切可能选项来确保恢复国家秩序。
分析人士指出,从马克龙的应对来看,法国政府希望能尽快平息骚乱。涉事警察已被拘留并被起诉,事件本身其实已不构成抗议的理由。但是,民众的情绪一旦被点燃,就需要时间来缓和。对马克龙政府来说,采取措施消除少数族裔和移民的不满,防止类似事件重演,才是未来需要考虑的。
然而,法国政坛对此次骚乱的态度并不一致。左翼的绿党和极左翼的“不屈法国”都指责警方,要求彻底改革法国的警察队伍。极右翼国民联盟的玛丽娜·勒庞则认为涉事警察有权享有“无罪推定”,她还批评马克龙在维护法律和秩序时软弱,要求使用强力。
在此情况下,即使马克龙想要推出一些改革措施,恐怕也会在国民议会遇到不少阻力。就像美国非洲裔青年之死引发抗议但系统性种族主义从未消失一样,法国此次骚乱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变革仍然有待观察。(工人日报 毕振山)
韩国50万人大罢工,高喊尹锡悦下台,我方也让尹锡悦长长记性
最近的世界局势有点儿乱,法国爆发大规模骚乱,已经波及法全境,目前已经有三千多辆汽车被烧毁,数不清的店铺被洗劫一空,法国唐人街也遭到冲击,法国援乌武器落到骚乱者手中,目前骚已经蔓延到法国邻国瑞士,形势有点儿失控。
此次法国骚乱,虽然起因是警察射杀一名未成年,但背后原因深厚,不排除有美国势力参与其中,毕竟今年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高喊法国自主,欧洲自主,美国怎么可能让欧洲脱离自己的掌控。
法国骚乱还未平息,东亚的韩国爆发了五十万人大罢工,俨然是让尹锡悦下台的节奏。据悉,日前韩国民主劳动总联盟喊出“要求尹锡悦下台”的口号,决定于7月3日至7月15日,举行为期两周的大罢工,四十万至五十万人参与其中。
至于为什么要让尹锡悦下台,导火线是日本核废水排入大海,尹锡悦政府没有进行任何阻拦,反而因为日韩关系交好,默认日本做法。此举让韩国民众群情激愤。
因为韩国一项民调数据显示,有78%的韩国民众对于核废水排海表示担心,甚至已经产生恐慌情绪。受这种情绪影响,韩国海产品市场及餐厅的客流量锐减,经济民生的双重压力,让韩国民众再也无法忍受尹锡悦政府的所做所为。
当然,核废水排海只是民意激愤的导火索,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尹锡悦政府的一系列内外举措,让韩国经济发展乏力,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最近韩媒发表一篇文章,吐槽尹锡悦政府,标题是“韩国站在对抗中国的最前方,但是往后一看,却不见美日的身影。”
因为最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表态想要访华,唯独韩国,坚持所谓“阵营外交是最终答案”,一味与中国作对,热炒中国驻韩大使的言论,还将战机中途转停台岛机场,对于中韩关系都是严峻挑战。一旦中韩交恶,韩国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韩国经济发展自然上不去。
所以此番韩国五十万人大罢工,其实是韩国民众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对尹锡悦忍无可忍的结果。尹锡悦想要顺应美国议员,践行亲日反华政策,没有那么简单,搞不好就要在民众压力下黯然下台。联想到韩国总统一般难有善终,尹锡悦未来堪忧。
韩国国内反对尹锡悦,该出手时就出手,我国适时也让尹锡悦长长记性。其实在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形势中,不光南海有争端,东海也有,除了中日钓鱼岛之外,我国在东海的苏岩礁附近,韩国也在争取自身利益主张。但不可辩驳,苏岩礁是我国领土。
日前,我国在苏岩礁附近安排海巡船,坚定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就是在警告韩国,让尹锡悦长长记性,不要存在干涉中国内政的想法,不要一味针对中国。
很多人可能认为“苏岩礁本身就是我国领土,我国安排海巡船正大光明,没有什么不妥的,谈不上警告韩国。”这其实也有道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地缘政治复杂的情况下,对于距离较远岛礁,我国没有直接强化岛礁附近的主权,也就是安排海巡船,间接给韩国渔民一条生路。
本着中韩两国没有世仇,这属于对韩国讲情,但是尹锡悦不顾及我国的情面,全面倒向美国,与我国作对,安排海巡船就是在警告尹锡悦,与中国作对,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法国骚乱一夜间超2000辆车被烧成废铁 有枪支商店遭打劫
法国南特的工人正在清理被烧毁的汽车残骸。
海外网7月1日电 法国警察射杀少年事件持续发酵,连续多日在全国引发骚乱和暴力事件。据法国24新闻台及美国广播公司6月30日报道,法国内政部表示,全法在一夜间有2000辆汽车被烧毁,手机店、珠宝店甚至枪支商店也遭抗议者打劫。
当地时间29日至30日夜间,法国多个城市在实行宵禁的情况下,共有875人被逮捕。全国共发生起火事件3880起,2000辆汽车被烧成废铁,还有492座建筑物受损。有249名警察和宪兵在维持治安中受伤。
外媒称,抗议者竖起路障,纵火焚烧建筑物和汽车,向防暴警察投掷烟花,并洗劫商店。警察局、学校和市政厅均成为了袭击目标。防暴警察则使用催泪瓦斯、高压水枪等来击退抗议者。在法国西南部的蒙彼利埃市,有手机店和珠宝店的窗户被砸碎,店内商品被洗劫一空。而在法国第二大城市马赛市中心,一家枪支商店遭到骚乱者打劫,导致一些猎枪被盗走。
6月27日,法国上塞纳省楠泰尔市一名警员截停一辆汽车时开枪,导致驾车的17岁少年身亡。这一事件引起法国各界强烈反应。法国总理府6月30日下午宣布,政府决定取消全国所有大型活动,以应对持续蔓延的骚乱。(海外网 张霓)
Switch必玩的5款国产精品游戏
《圣女战旗》
一款独具特色的策略战棋游戏,背景设定在法国大革命时代,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游戏注重细节,画面精致细腻,呈现出法国历史的独特韵味。
玩家将扮演重要角色,制定精准的战略,与智能化的AI进行激烈对战,挑战智力和策略的极限。不仅有多样化的兵种选择,还提供多种难度供玩家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挑战需求。
角色设计精妙,完美地融入法国背景,为游戏增添了历史感和代入感。与主流策略游戏相比,虽然存在一些差距,但《圣女战旗》以其出色的游戏质量和亲民的售价,为玩家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游戏体验。
《只只大冒险》
游戏以简洁而富有乐趣的机制为特点,玩家可以与朋友一同探索精心设计的关卡,共同解决难题,感受紧密合作的乐趣。游戏追求简化而不失可玩性,适合各类玩家尤其是初次接触多人游戏的新手。
巧妙的关卡设计带来新鲜感和挑战,保持玩家的持续兴趣。在众多多人游戏中,质量都属上乘,能够给玩家带来足够的乐趣与满足。
《霓虹深渊》
是一款令人瞩目的横版地牢动作游戏。与传统同类游戏不同,《霓虹深渊》融入了独特的元素。游戏整体质量出色,画面精美细腻,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
游戏独具创新,引入了令人愉悦的孵化蛋机制和奇特的武器道具,赋予玩家更多乐趣。相较于其他同类游戏,《霓虹深渊》的上手难度较低,适合新手入门,同时节奏明快,画面充满张力,充满趣味性。
《风来之国》
是一款采用像素风格的动作冒险RPG游戏。该游戏在发布前备受关注,虽然与预期有些差距,但整体上仍具备较高的完整度。游戏以其独特的像素风格闪耀出独特的魅力,充满着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内置的小游戏《大地之子》带来了额外的娱乐价值,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尽管在某些方面可能表现平淡,但《风来之国》仍然是一款不可错过的游戏,尤其适合喜爱像素风格和动作冒险的玩家。
《艾希》
是一款备受国内游戏玩家关注的游戏。尽管该游戏汇集了国产游戏、独立游戏和元游戏等元素,但其游戏质量却令人惊喜。
游戏拥有精美的画面和精心设计的动作,给玩家带来视觉和操作上的愉悦。旁白君的创意亮点使得游戏更具独特魅力。整体而言,作为一款值得入手的游戏,它为玩家提供了令人满意的游戏体验。
外媒热议中国总理访欧之行
【环球时报驻法国、德国特约记者 董 铭 青 木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6月2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结束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后,乘包机回到北京。作为就任总理后的首次出访,李强为期6天的德法之旅引发各方热议。日本《日经亚洲》杂志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李强访问德法时的种种迹象表明欧洲国家不愿疏远中国。
据《日经亚洲》报道,李强在德国和法国都受到了不同寻常的高规格礼遇。他受到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的热情接待;在中德20多名官员举行会谈后,两国总理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朔尔茨强调德国没有兴趣与中国在经济上“脱钩”。在法国,李强在会晤法国总统马克龙之前,先与法国总理博尔内举行会谈。《日经亚洲》举出一个细节称,马克龙甚至快速走下楼梯,显然是想亲自为李强打开车门,这一举动令人惊讶。
法国《论坛报》报道称,中国总理李强在巴黎出席中法工商界晚餐会时表示,希望法方保持市场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部长勒梅尔表示,希望在法国土地上欢迎更多的中国投资者。他还说,“法国企业热爱中国,希望能够在那里投资,并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开发项目”。
德国《商报》称,对中国来说,这次与德国的政府磋商显然是非常成功的。德国总理率领多位部长同中方代表举行会谈,处处欢声笑语。经济部和环境部同意在环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德国巴伐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称,在柏林的德中政府磋商结束后,李强总理没有离开德国,而是率团前往巴伐利亚州参访。在那里,他会见了索德尔州长和高级商界领袖。索德尔表示,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德中合作对于世界和平至关重要。
《日经亚洲》认为,李强选择德国和法国作为访问地点,既凸显了德国、法国作为欧盟两个主要大国的地位,也反映出它们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报道援引德国学者莱因哈德·比德曼的话表示,德国可以阻止反华保护主义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而法国是中国避免欧洲被美国拉拢以对付自己的重要帮手。
近段时间,“去风险”在欧洲成为流行词。20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李强总理会谈时强调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惠及世界,德国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去风险”绝不是去中国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金玲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事实上,“去风险”论调说明欧盟清楚中欧之间“脱钩”不现实,也不符合双方利益,欧盟承认欧中合作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欧盟发现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总的来看,这次访问既有双边的,也有多边的,既有经贸领域的,也有政治、人文交流领域的,成果很全面。从德国的角度来看,德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面临着全球需求下降的挑战。同时,德国内政分歧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对华方面。李强总理访德提升了德国经济界的信心,尤其是对在中国投资存量比较大的跨国企业,稳定了它们跟中国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底气。而李强总理访问法国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即落实4月中法两国元首会晤的一些合作性成果。此次访问法国,不论是双边层面的成果,还是多边全球治理层面的成果,都非常丰富。
不过,杨成玉提醒,对于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应该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尽管中欧外交有非常多的亮点,双方关系维持着比较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的合作领域也会有很多像能源转型等增量市场的出现,可以进一步夯实中欧关系,但由于现在欧洲面临一些困境,它提出来的一系列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对外经贸政策都是出于“内病外治”的逻辑,这对中欧经贸也产生了一些外溢效应,带来负面影响。
支持率暴跌,马克龙开始急了,警告勒庞或掌权,中国需提高警惕
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在面临着重大挑战。据法国媒体报道,近期对于法国民众的意愿调查显示,马克龙的支持率明显下降。竞争对手玛丽娜·勒庞受到的民众支持却越来越多。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勒庞很可能在2027年的法国总统选举当中获得最终胜利。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和逐渐下降的支持率,马克龙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他警告,如果解决不了国家挑战,和习惯了撒谎,勒庞或在动荡中上台。马克龙认为,如果勒庞掌握总统权力,将会对法国产生巨大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勒庞曾指责马克龙不倾听民众心声,是眼下局势动荡不安的罪魁祸首。
玛丽娜·勒庞出生于1968年,身处政治世家,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前主席老勒庞最小的女儿。受家人影响,她在18岁就加入“国民阵线”在不断壮大政党的同时,积极参加总统选举。勒庞与马克龙之间的竞争关系早已存在,据统计,勒庞共参加了三次总统选举,其中就有两次输给了马克龙,是马克龙曾经的手下败将。但是,她始终没有弃,依然做足了准备,向总统之位不断进发。
在最新的民意调查当中,两人的支持率出现了大反转,民众对于勒庞的支持超过了马克龙。之所以出现这一结果,是因为法国社会现在并不太平。3月中旬,法国政府准备强制推行延迟退休制度,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2岁延迟到64岁。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没有通过投票表决,而是依据法国宪法的特殊条款强行通过。
法案的推行和实施迅速遭到了法国民众的抵制,在民众看来,这项法案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法国政府曾经标榜的民主平等成为了谎言。于是,法国民众自发的走上街头,通过游行表达反对。规模庞大的游行,使得法国社会陷入混乱当中。部分地铁站停止运行,支持改革的官员受到民众的冲击。外界对于法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发展的情况并不乐观。
据调查,68%的法国人反对改革,民众对于现任政府的信任感开始降低,可以直观的体现在民众对于马克龙的支持上。曾经的马克龙以17%的较大领先优势,击败勒庞获得胜利。如果现在立刻进行投票,情况会出现不同,马克龙将以较低的票数失利。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马克龙感到非常担忧,对民众进行提醒。如果勒庞最终掌权,中间派将失去优势,无法与右翼分子竞争。
马克龙提出,社会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应对国家挑战,不能让撒谎和否认现实成为法国的习惯,中间派必须行动起来,努力赢得选民的支持。面对马克龙的呼吁,勒庞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勒庞对于马克龙的执政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指责,认为马克龙是法国社会近期动荡的罪魁祸首。正是因为马克龙不愿意听从民众意见,顺应民众要求,强制推行改革,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虽然两人对国内事务的看法不同,但是马克龙和勒庞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是一致认同的。勒庞同样也认为,法国乃至欧洲要保持独立自主,不能随意被美国的强权裹挟,要积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增加与中国的合作,从而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如今的动荡是暂时的,2027年的总统选举究竟谁胜谁负还未可知?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中国尊重法国人民的选择,愿意法国在国际事务上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但是中国需要保持警惕,尤其是在对待勒庞的态度上。毕竟勒庞属于极右翼政党,其思想和行为可能存在极端状况。勒庞如果当选,未来会如何处理法国与欧盟、中国、美国的关系都属于未知数。所以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要不断提高警惕,始终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同各国进行合理合法的交往。
力挺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不能盲目追随美国
在结束为期3天的访华之行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返回法国的专机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性,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
据环球网4月12日援引彭博社报道,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当地时间11日力挺法国总统马克龙。勒梅尔表示,欧盟不能在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中任人摆布,他支持马克龙早前言论,即一旦发生全球危机,欧盟国家不应成为任何一方的附庸。
同时,4月1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也公开表示,欧洲领导人正越来越支持马克龙避免成为“美国追随者”、加强战略自主性的主张。
据央视新闻4月11日报道,当地时间4月11日下午,马克龙在访问荷兰期间发表讲话。他强调,欧洲应该保持开放,同时维护欧洲的经济主权,只有这样才能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把命运掌握在欧洲人自己的手中。独立自主对欧洲非常重要,欧洲应该保持自己的发展模式,而不能依赖从属于其他国家。
法国总统马克龙(图片来源:新华社)
马克龙认为,欧洲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创新和改革,并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比如提高对各国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同时整合欧洲市场,吸引资本和人才。欧洲需要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依赖其他国家的科技会使欧洲面临风险。他还强调,欧洲应实现互惠互利,在欧盟内部实现公平贸易。
此外他补充说,欧洲应当同不尊重《巴黎协定》的政府和个人停止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讲话结束前,马克龙总结了提高欧洲竞争力的五个要点:统一市场、产业政策、保护、互惠与合作。
据法国《回声报》和美国政治新闻网当地时间9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结束访华之行返回法国的专机上接受了两家媒体的采访。
马克龙表示,欧洲必须加强战略自主,这对于防止欧洲国家成为“附庸”至关重要。马克龙认为,欧洲应减少在武器和能源方面对美国的依赖,必须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
马克龙还表示,欧洲应减少“美元特权”带来的影响,欧洲已经有反对美国将美元“武器化”的声音。
法财长、欧洲理事会主席力挺据环球时报4月12日援引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11日报道,围绕着马克龙表态的讨论不断扩大,米歇尔称,马克龙并非孤立于欧洲领导人之外,“虽然马克龙是以法国总统的身份发言,但他的观点反映了欧洲领导人的观念转变”。
米歇尔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称:“与几年前的情况相比,欧洲的战略自主性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对于与美国的关系,一些欧洲领导人虽然不会像马克龙那样公开表态……但我认为相当多的人真的像马克龙那样思考。”
米歇尔补充称:“与美国的联盟确实让欧洲国家存在着巨大的依赖,但是,如果因为与美国的联盟关系,我们就在所有问题上都盲目地、系统地遵循美国的立场,那就错了。”
同样在11日,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与数字主权部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力挺马克龙。他表示,马克龙“就像他自2017年以来所做的那样要求欧洲独立和主权,这是绝对正确的”。
彭博社报道称,勒梅尔11日在法国媒体“欧洲第一电台”的节目中发表了上述言论。此前,马克龙上周与冯德莱恩一同访问中国。在访问期间,马克龙试图描绘出法中关系与美中关系的区别。相较而言,美国的对华态度更加强硬。报道提到,勒梅尔还表示,“我们选择对话”,“难道这不比进行对抗和加剧冲突的逻辑来得好吗?”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环球时报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一个“有情有义”的中国女性!
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年轻的时候丈夫是个富豪,在别人眼里,她是“为了钱”才嫁的。她有三个小孩,后来丈夫生意破产,被追债人折磨致死。
她带着孩子们逃到法国巴黎,为了得到身份和一个法国老人结婚,她和孩子们都留在法国生活。
“和年轻时候一样风流,又嫁给了一个法国人。”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现在在做什么,但后来知道她出国的少数人居然是这么说的。
她的孩子们都非常争气,其中两个还成为有名的华人设计师。他们回到中国,上来就接最大的业务,那个年代“法籍华人”听着就是时尚圈里最喜欢的头衔。
网络时代,人越红,就越会有人来挖背景。这个年代的自媒体都想挖点励志鸡汤文,于是有人开始调查他们两位的父母。
他们生父的资料是找不到了,但发现他们的母亲这么多年都在照顾早就半身不遂的法国丈夫。于是各种评论性文章都在写这两位设计师有个多么不容易的妈妈,两位设计师接受采访时也会听公关的建议,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身上的品质都是从妈妈那里学的。”
但这个女人再也没回过中国,不管能享多大的福。她年轻时没少陪丈夫来上海参加那些大场面,如今孩子出名,她却一个采访都不想露脸,人家邀请她重回家乡,重访上海,她说:“丈夫不能离人,我就不去了。”于是,更多的赞美涌上各种社交媒体号。
可是那些已经耄耋之年、当初骂她“风流”的人,至今还在惊讶!这个如此漂亮、挑剔的女人的一生,难道不是应该在男人之间为了利益跳来跳去吗?怎么就活成她们都不敢相信的“有情有义”的人了呢?
我和所有人说,在我眼里,她是一个隐忍且内心坚强的女人!一个真正有情有义的中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