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炒作中国留学生“间谍”风险,我驻德大使:“恐华症”要好好治一治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不是风险。”德国《柏林报》12日以此为题刊登该报发行人迈尔对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的专访文章。吴恳表示,当前全球稳定和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是某些国家推动分裂对抗和脱钩断链。德国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非是中国造成的,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
吴恳在专访中谈及德国舆论场最近一段时间的多个涉华焦点议题。德联邦教研部部长施塔克-瓦青格日前表示,需警惕在德中国留学人员的学术间谍风险。德联邦宪法保卫局近期也发布安全提示,将中国有关机构列为情报部门。对于这些言论和做法,吴恳形容为“歇斯底里、近乎癫狂,是严重的‘恐华症’,需要好好治一治了”。他说,所谓安全提示完全是政治操弄,带不来半点好处,只会毒化合作氛围、污名化有关群体。
据德国《商报》报道,德国联邦政府可能在年内出台措施,以潜在安全风险为由,在德5G网络建设中逐步排除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吴恳对此回应道,近年来,美国等一些国家不断抹黑华为、中兴。“如果德方最终作出相关决定,又拿不出实质证据证明所谓‘安全威胁’,中方绝不会袖手旁观,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当被问及德联邦政府最近发布的“中国战略”时,吴恳表示,中方希望德方秉持理性对华政策。以意识形态为导向制定对华政策只会加剧误解和误判。(青 木)
德国经济学家伊莎贝拉·韦伯:中国在经济领域拥有“巨大能力”
“德国之声”网站8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巴西服务”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授、德国经济学家伊莎贝拉·韦伯向德国之声表示,中国经济实力雄厚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成功避开了旨在一举将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一系列政策,而是发展了一种以国家作为增长战略核心的市场经济。
《中国怎样避开休克疗法》一书的葡语版7月在巴西出版。该书作者韦伯将冷战后中国的强劲增长与俄罗斯的表现不佳进行对比,并表示北京的一些政策可以对巴西起到启发作用。
问:您在书中提到的“休克疗法”是什么?中国是如何避免这种疗法的?
休克疗法是为了实现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而制定的一套经济政策。它从来没有奏效过,在某些情况下,休克疗法造成了极大的经济灾难,俄罗斯就是这种情况。
另一方面,在中国,国家保持对经济支柱的控制,并逐渐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经济体系中。该国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创建一个新的私人市场,而是一个国家也可以参与的市场。
自20世纪70年代末讨论经济改革以来,中国以战略性方式开放市场,重点是实现自己的发展计划。这个想法是,把外资放到沿海地区发展制造业,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实现集约化发展。这意味着你正在融入全球市场,但你在经济上并不完全依赖于它。
问: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国家作用应该很小,但你认为新自由主义的国家作用实际足够强大以保护市场。中国如何在其经济体系中运用这种国家作用?
人们将新自由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国家作用的后退。但在最近的文献中,存在一种认识,事实上,在新自由主义中,国家非常强大。
以中国为例,它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在经济领域拥有巨大能力的国家。中国内部有国有银行、大型商业机构、高铁公司等。还有一些人知道如何管理这类业务,他们用具体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国家能力的大小。
问:您说“中国在从国家直接制定计划转向间接对市场监管的过程中,保持了对战略领域的控制”,这能给巴西带来一些启发吗?
中国的经验教会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外资是可能的,但是,在吸引外资的时候,必须非常仔细地设计制度,让外来投资不冲击到国内经济。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做到了,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在那里发生的事情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认为可以从中国得到一些具体经验,作为巴西政策制定的基础。例如,中国对于他们鼓励投资的领域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差别利率和信贷条件体系。因此,对某些战略项目实行差别利率是中国一直在广泛实施的政策,这是可以学习并尝试了解如何在自己国家发挥作用的政策。(作者维尼修斯·佩雷拉,黄潇岚译)
德国游客推倒意大利百年雕像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意大利北部一座别墅酒店的经理3日说,一群德国青年游客在入住别墅期间推倒一座有150年历史的雕像,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据路透社报道,该事件上月31日发生在维朱镇的阿尔切奥别墅,被监控摄像头拍下。
别墅经理布鲁诺·格菲里尼说,几名德国游客踏进别墅中的喷泉,摆出各种姿态拍照并发到社交媒体上。其中两人站在喷泉里拥抱雕像,另外一人则用棍子推它,导致雕像坠落。
这座女性雕像名为《多米娜》,高约1.7米,由意大利艺术家恩里克·布蒂于150年前创作,估计价值2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56万元)。格菲里尼说,雕像坠地时还砸坏了喷泉瓷砖,修复难度大。
“《多米娜》就像是这座别墅的保护者,”格菲里尼补充道,“这些粗鲁无知的人做出这种事,令人难过。”
格菲里尼向当地警方投诉这个租住别墅的17人德国旅行团。他们已在事发后离开意大利。
今年6月,一名英国游客在社交媒体上被曝光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一面墙上用钥匙刻上自己和女朋友的名字,引发意大利民众愤怒。
去年8月,两名外国游客在水城威尼斯脚踩电动冲浪板在运河中玩耍,因危害运河交通被处以每人1500欧元罚款,冲浪板被没收。
董一凡:南欧经济“优秀表现”背后的真相
欧洲一家媒体最近刊文指出,面对当前欧盟普遍的经济和物价危机,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的经济抵抗力好于德国,较之欧债危机期间这些国家的经济表现出现“惊人逆转”。
从欧盟实际经济数据来看,上述结论的主要支撑源自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的糟糕经济表现。从GDP同比增长率看,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经济环比萎缩0.5%,而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四国分别同比增长4.2%、1.9%、2.1%和2.5%,远超欧盟和欧元区1%的平均水平。而从GDP环比增长率看,德国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分别出现0.5%和0.3%的萎缩,陷入“技术性衰退”。从通货膨胀率看,2023年5月德国通胀率达6.3%,而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四国分别为2.9%、8%、5.4%和4.1%。
总的来看,相关数据更多反映的是德国作为欧盟内部管理经济和通胀问题的示范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另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去年欧洲能源危机的高峰时刻,率先实施直接规定发电用天然气价格上限的紧急措施,在抑制居民和企业用电增幅上取得较好效果,亦成为经济方面的重要动力。
但客观而言,南欧四国的情况很难称之为强劲复苏。从经济基本面看,整个欧盟范围内自新冠疫情以来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乌克兰危机带来的经济打击更是毋庸置疑。南欧国家经济增长率较德国或西欧一些国家表现突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在疫情期间下跌得更厉害,现在也就具有更强的“反弹效应”。同时,去年以来欧盟服务业价格和产值增长较制造业更强,也使服务业占经济比重更高的南欧国家相对受益。
事实上,从另一些数据来看,部分南欧国家的经济仍与“韧性”不沾边,比如意大利和希腊分别于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出现环比0.1%的萎缩,证明经济增长势头仍较为脆弱。另一方面,南欧国家在就业和政府财政赤字上的长期性问题依然严峻。在失业率方面,2023年4月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四国分别高达12.7%、7.8%、6.8%、11.2%,均高于德国的2.9%和欧盟6%的平均水平。在政府公共债务占GDP比重方面,2022年第四季度希腊和意大利分别高达171.3%和144.4%,仍是整个欧盟债务负担最重、风险最高的国家。而未来随着南欧国家增长率难以突飞猛进,政府支出因应对通胀和能源冲击等持续扩张,债务可持续性的挑战恐继续尾大不掉。
可见,南欧所谓应对危机表现优于德国,更多的是反衬出德国等西欧国家在危机面前的脆弱和无力,进而整个欧盟也应继续探寻如何应对当前经济挑战。近段时间,随着欧洲能源价格走低,西方一些舆论开始高呼“欧洲经济韧性远超想象”,其主要依据仅仅是欧盟及主要国家并未陷于衰退,进而炒作“没俄罗斯也能过得好”,为牺牲经济也要大搞战略对抗大吹法螺。
然而,德国和欧盟已经为此付出巨大代价,遭遇物价飙升、制造业萎缩、社会消费降级等多方面冲击,即使是被“追捧”的南欧国家也普遍面临严峻的生活成本危机。因此,欧洲乃至国际舆论在面对“南欧优异”的说法时,恐怕应该拨开云层探究实质,思考目前欧洲危机乃至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源在哪里,思考如何进行理性客观的政策调整才能走出衰退泥潭。(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学者)
乌克兰和谈最早可能开始于——
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6月26日援引德国电视一台报道,有关乌克兰冲突的和平谈判最早可能于下个月开始。据报道,多个全球大国的高级官员上周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讨论了这一问题。
德国电视一台25日报道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是出席此次活动的政要之一。这次聚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中立”国家的支持。
德国电视一台说,这次高层会议代表着朝着实际和平谈判迈出的重要一步。根据该电视台布鲁塞尔记者站的报道,谈判最早可能在7月开始。
22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沙利文将与国务院高级官员维多利亚·纽兰一起应乌克兰的要求发起“外交攻势”。 据称他们的目标是说服“全球南方”国家削弱与俄罗斯的关系。
然而,《金融时报》说,官员们对成功并没有信心。该报援引一位匿名欧洲官员的话说,他承认“世界其他国家并不相信”西方的立场。
报道指出,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而俄罗斯是该经济集团的第五个成员。它们都拒绝听从西方的路线,并拒绝因莫斯科在与乌克兰冲突中的行为而对莫斯科实施制裁。
与此同时,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阿列克西·丹尼洛夫25日在脸书上写道,他不排除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参与未来涉及俄罗斯的和平谈判。(编译/王笛青)
外媒热议中国总理访欧之行
【环球时报驻法国、德国特约记者 董 铭 青 木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6月2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结束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后,乘包机回到北京。作为就任总理后的首次出访,李强为期6天的德法之旅引发各方热议。日本《日经亚洲》杂志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李强访问德法时的种种迹象表明欧洲国家不愿疏远中国。
据《日经亚洲》报道,李强在德国和法国都受到了不同寻常的高规格礼遇。他受到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的热情接待;在中德20多名官员举行会谈后,两国总理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朔尔茨强调德国没有兴趣与中国在经济上“脱钩”。在法国,李强在会晤法国总统马克龙之前,先与法国总理博尔内举行会谈。《日经亚洲》举出一个细节称,马克龙甚至快速走下楼梯,显然是想亲自为李强打开车门,这一举动令人惊讶。
法国《论坛报》报道称,中国总理李强在巴黎出席中法工商界晚餐会时表示,希望法方保持市场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部长勒梅尔表示,希望在法国土地上欢迎更多的中国投资者。他还说,“法国企业热爱中国,希望能够在那里投资,并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开发项目”。
德国《商报》称,对中国来说,这次与德国的政府磋商显然是非常成功的。德国总理率领多位部长同中方代表举行会谈,处处欢声笑语。经济部和环境部同意在环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德国巴伐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称,在柏林的德中政府磋商结束后,李强总理没有离开德国,而是率团前往巴伐利亚州参访。在那里,他会见了索德尔州长和高级商界领袖。索德尔表示,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德中合作对于世界和平至关重要。
《日经亚洲》认为,李强选择德国和法国作为访问地点,既凸显了德国、法国作为欧盟两个主要大国的地位,也反映出它们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报道援引德国学者莱因哈德·比德曼的话表示,德国可以阻止反华保护主义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而法国是中国避免欧洲被美国拉拢以对付自己的重要帮手。
近段时间,“去风险”在欧洲成为流行词。20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李强总理会谈时强调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惠及世界,德国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去风险”绝不是去中国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金玲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事实上,“去风险”论调说明欧盟清楚中欧之间“脱钩”不现实,也不符合双方利益,欧盟承认欧中合作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欧盟发现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总的来看,这次访问既有双边的,也有多边的,既有经贸领域的,也有政治、人文交流领域的,成果很全面。从德国的角度来看,德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面临着全球需求下降的挑战。同时,德国内政分歧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对华方面。李强总理访德提升了德国经济界的信心,尤其是对在中国投资存量比较大的跨国企业,稳定了它们跟中国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底气。而李强总理访问法国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即落实4月中法两国元首会晤的一些合作性成果。此次访问法国,不论是双边层面的成果,还是多边全球治理层面的成果,都非常丰富。
不过,杨成玉提醒,对于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应该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尽管中欧外交有非常多的亮点,双方关系维持着比较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的合作领域也会有很多像能源转型等增量市场的出现,可以进一步夯实中欧关系,但由于现在欧洲面临一些困境,它提出来的一系列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对外经贸政策都是出于“内病外治”的逻辑,这对中欧经贸也产生了一些外溢效应,带来负面影响。
中方专机还未落地,朔尔茨突然态度变了?德议员已经给出忠告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近日,中方高层访问德国,举行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然而令人意料之外的是,中方专机都还没有落地,德国国内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当不和谐的声音。据外媒报道,日前,德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多达76页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这份文件中两处提及中国,且相关表述都充斥着极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
文件中对中国的形容仍旧相当不客气,德国认为中国是柏林的竞争者也是合作伙伴,更是“制度性对手”。文件还指出,中国一再“违背”德国现有的价值观以及利益,正在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达成重塑国际秩序的目的,甚至为了实现自身政治目标,不惜通过针对性极强的“利用经济实力去实现”。
朔尔茨对华态度突然变了?
相关文件的阐述可以说是很直白,简而言之就是中国正在违背以美国为主导的所谓国际秩序,同时还在大搞“经济胁迫”。朔尔茨政府突然在这个时候展现对华强硬,其实也不难理解,有分析认为,目前德国国内内部矛盾依旧存在,朔尔茨这样的做法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执政压力,还能够转移国内矛盾,同时也能够给即将访问德国的中方高层一个“下马威”。毕竟朔尔茨日前还张嘴就来地指责中国“越来越咄咄逼人”。
可以很肯定的是,在这个时候对华“下马威”,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中德关系出现更多波折。德国内部在对华问题上所产生的分歧实在不小,最近,刚结束了访问中国行程的德国左翼党议员达格德伦发出忠告。达格德伦毫不客气地指出,所谓的“对华脱钩”又或者是“降低风险”,不论是对德国还是对欧洲经济而言都愚蠢至极。如果没有跟中国一直以来的密切合作,德国很可能已经被迫面临孤立以及工业衰退,就连社会也会因此动荡不安。
德国该怎么办?
达格德伦可谓是相当清醒,其直言不讳地给德国政府指明了明路,其进一步强调,德国政府就不应该加入到美国正在不断推行的对华对抗政策当中,赶紧跟中国加强关系以及对话才是明智之举,同时还应该作为欧盟领头羊之一积极主动地倡导欧盟采取更加独立自主的对华政策。
德国最新国安战略出炉,强调要与中国加强合作
德国最新国安战略文件正式出炉,从文件内容可知,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对华态度不知不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直深受美国影响的德国对华风向开始要变了?
华盛顿时常炒作“中国威胁论”,这就致使包括德国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国家长期将中国视为“挑战”、“威胁”,在同中国交往时格外小心谨慎。
据美媒彭博社披露,上个月底,德国总理朔尔茨呼吁远离中国、减少对华依赖,无奈却遭到德国企业的无视和反对。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还鼓吹远离中国的朔尔茨,当下对华态度却发生显著变化。
根据观察者网6月16日报道,德国方面公布了多年来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据悉,该战略文件英文版一共有36页,俄罗斯在文件中出现的次数高达19次,中国则出现了6次,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朔尔茨政府看来,俄方对德国乃至欧洲构成的“挑战”远远大于中国。
那么,文件内有关中国的部分具体写了些什么?文件中称,中国是“竞争者、对手”,但同时亦是伙伴。
全球对抗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不过北京依然是一个合作伙伴,没有中国,诸多全球性危机和挑战都无法有效解决。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出席专门介绍这份国安战略报告的记者会上也提及中国,重申德国并不寻求与华“脱钩”,而是想要把风险降到最低点,强调会尽量在中国战略中维持平衡。
从德国最新国安战略文件及朔尔茨的表态可知,虽然还是强调降低风险,但文件主张与中国保持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分析道,这充分表明朔尔茨希望给中德关系的发展留一些余地。
回到正题上来,朔尔茨政府的对华态度为什么发生变化?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这与美国近期的举动有一定的关联,曾经叫嚣与华“脱钩”的华盛顿,如今主动派遣官员访华希望缓和中美关系,希望中美恢复经济合作。
另一方面,美国企业家也纷纷用行动反对中美“经济脱钩”,继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访华之后,不久前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又抵达我国首都北京。
德国确实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但论经济实力比不上美国。如今就连美方都不再鼓吹与华“经济脱钩”了,德国自然也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必要了。
如果朔尔茨政府无视本国企业反对,坚持跟随华盛顿的步调,那么德国所面临的后果必定是难以承受的。
而德国的对华风向究竟有没有开始改变,这还得看德国政府接下来的表现,毕竟西方最擅长的就是嘴上一套背后一套。
如果德方之后强化对中国“对手、竞争者”的定义,弱化“伙伴”这个概念,中德关系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朔尔茨政府应该保持足够的理性,不受外界的干扰束缚。
病假率飙升至两德统一以来最高水平,德经济损失数百亿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德国人的高病假率被指拖累了经济增长。
德国今日新闻14日报道称,根据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过去一年,德国人的病假率飙升至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水平,该国每位员工的休病假时间从2021年的平均68小时增加到平均91小时。这可能给德国的经济造成约270亿至420亿欧元的损失。
根据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德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为1.8%,如果没有这么多的病假,该国的GDP本可以增长2.5%—2.9%。
报道称,高病假率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和感冒。
资料图(IC photo)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就业市场专家多米尼克·格洛尔表示,如果今年病假率下降,德国的经济增幅可能会比去年高。根据该机构的预测,今年德国的GDP增速将略高于2022年。(青 木)
【成语漫话世界】掩人耳目
近日,德国联邦议员斯特芬·科特雷向塔斯社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相关调查不透明,德国没有从其盟友那里得到关于调查活动的足够信息。科特雷称,德国政府派出的代表很清楚,“只有德国的盟友能实施这种恐怖行为”,同时他还对德国媒体在美国被指炸毁“北溪”管道这一问题上保持沉默表示不满。
尽管美国和西方对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的调查一直躲躲闪闪,试图掩人耳目,西方多数媒体也对相关爆料保持沉默,不过包括西方不少持客观立场的人士在内,世界越来越多声音对西方国家政府隐瞒“北溪”管道爆炸真相的企图表示质疑,要求尽快对该事件进行公正和全面的调查,认为这种破坏跨国能源基础设施的罪行应该受到世界的严厉审判。
出品: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环球网评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