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印度新冠治愈病例成"世界第一" 具有里程碑意义
原标题:这次,印度真是“世界第一”
《今日印度》19日报道称,印度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新冠病例治愈病例最多的国家,“世界第一”。
据《今日印度》报道,印度新闻信息局(PIB)当地时间19日发布新闻稿称,“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性的成就中,印度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新冠治愈病数量最多的国家。”
《今日印度》:印度超越美国,成为新冠治愈病例数世界第一
“根据报告,印度的治愈人数最多,有超过420万新冠患者康复出院。”新闻稿中写道,“总共有4208431名患者治愈……其中90%的新治愈病例来自16个邦。”
9月11日,戴口罩的摊贩们在印度金奈的伯勒沃勒姆集市等待顾客。
《今日印度》称,根据印度政府数据,目前,印度新冠治愈病例数占全球的近19%。
印度卫生部19日当天还表示,过去24小时内,印度单日新增治愈病例达95880例,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另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统计,截至北京时间9月19日16时22分,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6725044例,其中累计死亡198603例;印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5308014例,仅次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累计死亡85619例。
印度新冠治愈病例成世界第一(图)

印度烤饼干,让人想起那首印度神曲:我在东北玩泥巴

胡锡进:3名印度军人在中印边境冲突中死亡 我方也有人员伤亡
胡锡进:3名印度军人在中印边境冲突中死亡 我方也有人员伤亡。2020年6月16日16时49分许胡锡进发文称:中印两国军人在加勒万河谷爆发严重肢体冲突,印方称,印军有3人死亡。据老胡紧急向知情人士了解,我方也有人员伤亡。我要在这里对印度人说,千万不要把中国的克制误判为软弱,千万不要在中国面前傲慢自大。中国确实不想与印度冲突,但决不怕冲突。希望印度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保持自知之明。若它在中印边境地区挑起更大冲突,对它自己和对地区都不可能有任何好处。希望它不要从中国这里讨进一步的教训。
环球时报报道:星期一,印度军队两次非法越境,对中国军人进行挑衅性袭击,严重违反了双方的共识,造成了严重的人身冲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有3名印度军人被杀。中方已向印方严正交涉,并敦促印方严格限制其前线部队越境或采取任何可能使边境局势复杂化的单方面行动 。
云南新增境外航空输入病例1例 为印度尼西亚输入
原标题:云南新增境外航空输入病例1例 为印度尼西亚输入
关注新冠肺炎 【云南新增境外航空输入病例1例为印度尼西亚输入】据云南省卫健委网站消息,9月14日0时至24时,云南省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航空输入确诊病例1例(中国籍、印度尼西亚输入),为9月7日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出院1例。 截至9月14日24时,我省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和观察。 新增确诊病例信息: 男,31岁,中国籍,在印度尼西亚工作。9月4日自雅加达乘机从昆明机场入境。7日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14日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印度尼西亚输入)。 同机其他人员继续按要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 推荐每经10点丨大理200名余名医护连夜支援瑞丽;“一箭九星”!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印度宣布禁止出口洋葱
1丨“一箭九星”!长征十一号成功完成海上发射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刚刚,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其中包括“哔哩哔哩视频卫星”、“‘央视频号’卫星”在内的3颗视频成像模式卫星和6颗推扫成像模式卫星,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率可见光推扫影像和视频影像,将为我国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提供遥感服务。

印度向巴基斯坦平民开火 巴基斯坦如何回应?

幸亏,现在美国还有一个印度
自9月7日起,印度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暴增至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从那以后,美国和印度不少媒体时常会将两国疫情数据做比较,总是设法从对方身上找到一些“安慰”。9月11日,美国CNN就发文质疑了印度死亡率,认为印度该数据低于美国是因为“数据片面”。
图源:CNN
8月17日,《印度时报》曾在报道中称:“印度的死亡病例超5万用了156天,而美国只用了23天”。除了这么个非常“丧事喜办”的措辞外,这篇报道还表示,印度的死亡率远低于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并以此标榜印度“防控得力”。
图源:《印度时报》
印度这一“自夸”首先引来了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反驳,该杂志认为印度可能存在严重的“漏报病例”。而在11日,美国CNN也发布了一则报道,向印度的“自夸”发起了反击。
在报道开头,CNN罗列了美国、英国、意大利的死亡率,相比之下,印度目前公布的1.7%的死亡率,在CNN看来“低得不太合理”。这篇报道认为,印度的死亡率可能被严重低估,而原因主要有3个。
首先,CNN采访了不少印度卫生系统的专家,他们都表示印度在统计本国公民死亡上存在严重的疏漏。对于在家中病逝、所在医院没有连接国家医疗网络等情况,都可能意味着死者没有被算入。
印度社区医疗系统专家施瓦德称,即使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印度卫生部门也常常因为以上原因,只能统计到约86%的病逝人口,而在某些地区,当地政府在疫情期间可能只能统计到35%的死亡病例。
如果说第一个原因是印度特有的问题,那CNN给印度总结的后两个原因,却都能在美国身上看到影子。
报道列的第二个原因,是印度“糟糕的疫情检测”。报道称,由于缺乏检测,印度许多死于新冠肺炎的患者并没有被算入“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报道还点名了印度检测效率低下,并列出数据称“印度检测量远低于美国”。
CNN或许忘了,就在几个月前,美国自己的检测数、检测效率也曾被许多专家吐槽,完全没有展现出发达国家应有的水平。比尔·盖茨甚至尖锐地称“这样的检测完全就是浪费!”
CNBC:美国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出得慢,比尔·盖茨:完全就是浪费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CNN专门指出,印度最近大量提高检测数,筛查出许多确诊患者,这使得在死亡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印度的死亡率(死亡人数/确诊数)会在短期内大幅下降,显得比美国低不少。
或许是怕读者感受不到印度疫情的严重,没法凸显美国的“稳定”,报道还专门强调:“印度死亡率低,不意味着他们的死亡数在变少”。
图源:CNN报道原文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措辞显然是想替美国找点优越感,但笔者感到困惑的是,报道特别强调的“死亡数”,却又是在打美国的脸。
众所周知的是,3.28亿总人口的美国,死亡病例数在很长时间以来高居世界第一。而总人口约10亿的印度,死亡数还不到美国的零头。
即使考虑到印度漏报的情况,不管咋说,美国的“死亡数”显然都不是什么光彩事迹,完全不值得CNN如此这般单拎出来多次强调。
尽管全文是在以“单纯讨论数字”的方式展开,但却屡次对比美印在各类数据的差别,这让笔者不禁感慨,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居然拿着放大镜盯着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急不可耐地贴上去“比烂”,这未免也太掉价了吧。
5名失踪印度青年已被中方找到
印媒7日曾声称,5名印度青年在“阿鲁纳恰尔邦”(我藏南地区)失踪。印度青年事务和体育部以及少数群体事务部国务部长基伦·里吉朱(Kiren Rijiju)8日在推特上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回应了印度军队发送的热线信息。
里吉朱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证实已找到失踪的青年,目前正在制定将这些人员移交给印度当局的方式。
针对印媒早先的说法,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9月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回应说,中方对中印边界东段地区即中国藏南地区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从不承认在中国领土上非法设立的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
来源:界面新闻 编辑:刘惠杰
印度外长再谈中印边境紧张局势 非常深入的对话
当地时间7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谈及中印关系时表示,中印的边界情况和两国的关系 无法脱钩 ,认为当前双方边境间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影响中印关系。他也表示,中印双方需要就当前的边境局势在政治层面进行 非常、非常深入的对话 。
综合印度报业托拉斯、《经济时报》7日报道,苏杰生当天对印媒表示,中印边境的状态与中印关系 无法脱钩 ,过去30年得益于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两国关系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如果边境没有和平与安宁,那么(中印)两国关系的其余部分就不可能在同一基础上继续下去。显然,和平与安宁是两国关系的基础。
《经济时报》指出,这一观点在苏杰生的新书《印度之路:在不确定世界中的策略》里也有所体现,反映出印方意识到当前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可能会影响两国关系。此外,苏杰生也谈到,当前中印边境局势 非常严峻 ,并称这要求中印双方在政治层面进行 非常、非常深入的对话 。
苏杰生近一段时间曾多次就中印关系作出表态。9月3日,他在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的一场线上活动中表示,现在不是中印双边关系中 最容易的时候 ,两国达成和解是当务之急且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对两国自身而言。8月31日,他在参加论坛时称,中印都是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各自拥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两国之间达成一定的理解或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9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时曾表示,对于中印边界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历来主张通过和平友好协商,找到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对于边境地区最近出现的事态,中印双方正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着密切沟通。我们希望同印方通过磋商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这是符合中印两国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