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实控人借钱买自家股票妥不妥
科大讯飞实控人大额减持股票,用于偿还此前参与定增的借款,此举引发市场热议。虽然公司方面一直表示“没有多卖1分钱股份用于消费”,但问题根源不在于此,而在于实控人借钱买自家股票本身可能有违公平。
不管是通过何种形式,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等特殊股东增持自家股票一定是值得鼓励的,因为这代表着对自家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可,对于持股股民而言也是一种增强信心的举措。但如果是借钱增持,则值得探讨。
以科大讯飞为例,为提高控股比例实控人曾借款定增,筹措资金的措施包括质押融资等,现如今看来,科大讯飞实控人的操作堪称完美,低位借钱买入参与定增,高位卖出持股偿还当初借款,而且还额外获得了不少股票。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科大讯飞股票近几年上涨的背景之下,试想,如果公司股票股价近几年持续低迷,那么,科大讯飞实控人的操作就可能成为巨大的败笔,不仅没能起到提高控股权的目的,还可能导致控股权更加不稳定。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借钱增持还是自有资金增持,如果是前者,就意味着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在A股市场,实控人、大股东乃至董事长,这些特定的大股东或者人群,他们对上市公司可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着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成绩的好坏。如果他们选择借钱买自家股票,就可能违背“三公”的市场原则。毕竟借钱买股票风险巨大,除了固定的利息之外,还承担着股票下跌带来的投资亏损风险。一旦股票出现非理性下跌,借钱买的股票就成为随时可能引爆的“地雷”,这对于上市公司控股权的稳定一定是不利的。
另外,考虑到利息、投资亏损的风险,包括实控人、大股东等特殊人群在内,可能会为了规避风险而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实控人可能会想办法制造概念推动股价上涨,再或者寻找专业机构进行市值管理,目标就是推高股价规避风险,同时高价卖出自己的持股套利,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其中会不会滋生操纵股价或者内幕交易的行为?
其实,对于大股东借钱增持上市公司这件事,重点不在于结果是不是赚了钱,而是过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股价的涨跌本身就很难预测,即便是对于实控人或者董事长而言,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保证自家公司的股票就一定能只涨不跌,有的时候虽然公司经营业绩很好,但如果大盘遭遇非理性的波动,任何股票都难免会遭遇冲击,到时候如果是借钱增持的股票,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资本效应,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显然不是好事。
此外,如果越来越多的实控人、大股东都以各种理由借钱买入自家股票,最终他们的主要心思可能并不会放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上,而是成了专职股民,这并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网站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