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重创欧企,损失乌克兰一年GDP,西方更无法脱钩中俄
西方一再对俄乌冲突火上浇油,真的能拖垮俄罗斯吗?实际上,西方是得不偿失,欧洲企业因为俄乌冲突造成的损失,已经相当于乌克兰一年的GDP。可以说,这样的西方要脱钩中俄,纯属天方夜谭。
欧洲600家企业的年报和财务报表显示,因为俄乌冲突,欧洲企业蒙受了1000亿欧元的损失,大致相当于乌克兰2022年的GDP。原来,自打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经有176家欧洲公司出售、关闭或削减了在俄罗斯的业务,这导致公司资产缩水,还得额外负担外汇兑换等一系列费用。
更重要的是,1000亿欧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能源和大宗商品等宏观经济的间接损失,换句话说,俄乌冲突加剧的能源危机,导致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加上这些成本,那么欧企损失的可就不止1000亿欧元了。
这些损失中,有超过一半的部分都属于能源和公用事业领域,比如,英国石油公司、国际能源巨头壳牌和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的损失,就高达近410亿欧元,公用事业公司也损失近150亿欧元。其次就是德国的化学和汽车企业损失惨重,超过10家汽车制造商损失超过64亿欧元。
而且,包括英国联合利华、意大利信贷银行、瑞士雀巢公司在内,现在还有超900家欧洲企业在俄罗斯运营,这些公司将面临风险,可能会蒙受更高的损失。一方面,俄罗斯为了反制美西方的制裁,已经决定控制富腾和尤尼珀的天然气进口业务,还计划没收达能以及嘉士伯的股份,政治上的风险让欧洲在俄企业的前景十分不明朗。
另一方面,俄罗斯市场一直都比较依赖西方的产品和服务,欧洲企业一旦退出,那么其沉没成本是不可想象的,退出后留下的空白市场也很有可能被对头企业占据。
这些经济数据告诉大家,欧洲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打经济战,是得不偿失。对待这个问题,欧洲以及众企业也很清楚自己会面临怎样的损失,之所以继续跟俄罗斯“脱钩”,有着深层原因。
首先,拿雷诺汽车公司和麦当劳公司举例来说,前者把股份出售后,直接亏损了22亿欧元,后者离开了俄罗斯,直接失去全球收入的7%。但相对于这些亏损,这些公司更害怕会失去欧美市场带来的大部分收入,只要自己不制裁俄罗斯,那么自己就会被制裁。而且,部分欧洲企业在退出俄罗斯之前已经签署了协议,要求6年之内企业有权回购俄罗斯的资产。这表明这些欧企现在放弃俄罗斯只是暂时的,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卷土重来。
其次,在欧洲企业退出俄罗斯市场的过程中,可以在流程上作“缓兵之计”,来进行硬性撤离的假动作。简单来说,就是在欧洲制裁俄罗斯之初,并没有对企业作出时间限制、具体业务退出等严苛限制,这就让很多企业口头上的退出十分干脆,实际行动上却不紧不慢处理在俄罗斯的资产业务,甚至很多企业依然悄悄地在俄罗斯开展业务。因此,这些企业虽然强调“脱钩”,但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的利益损失最小化了。
这些事实都能从侧面反映出俄罗斯对于欧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现阶段,如果西方继续制裁俄罗斯,那么欧洲的经济损失将会更严重。拿能源来说,现在西方的能源价格直逼过去的2倍,这样一来,欧洲的生产成本过高,最终产品也不具备价格上的竞争力,长此以往破坏的是企业生命力。
欧洲的困境要求欧洲,既然已经“失去”了俄罗斯,就不能再失去另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欧洲在能源危机下,开始了产业大转移,中国成了吸收这些资本的主要对象。
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技术等方面,而中国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巨大的市场和稳定的营商环境,成了这些产业再焕新生的最佳温床,欧洲对中国“脱钩”并不科学。
总而言之,“政治正确”要求欧洲必须当这个冤大头,但经济利益让欧洲无法真正“脱钩”中俄。
网站TAG: